公管学院MPA教育中心 公管学院MPA教育中心

治大国若烹小鲜

讲座有感

  • MPA学生杨腾越
  • 日期:2016-11-01
  • 8247

       10月29日晚,中国社科院马研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辛向阳教授做客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开展了题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讲座,教授通才硕学、睿智练达,从当今国际形式、国家历史沿革、当代中国国情等多方面视角进行辩证剖析,全面分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对身处历史机遇期的广大青年朋友们寄予期望。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当代中国国情和世界格局变得愈发复杂,唯一亘古不变的就是“变化”,因此,中国面也将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辛教授指出,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立论背景就是在变和不变的情形中产生的,即必须要把握住当代中国“三个没有变”、“三个前所未有”、“三个叠加期”、“五个不改变”。要我们深刻的认识到目前中国国情,掌握国际环境的复杂性、曲折性、尖锐性、长期性、不确定性。

       “朝闻道,夕死可矣。”古人犹为重视道,并以真理作为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而在物欲横流和利益至上的今天,大多数中国人民却面临信仰缺失的问题。辛教授认为,当代中国很多问题的解决恰恰依赖于信仰,有信仰才能有敬畏之心,心存敬畏是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和制度成本问题的基础。相反,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治国理政思想基础,具有着强大的信仰力量、系统的方法论、强大的世界观力量。只有信仰马克思主义,才能做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才能取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伟大目标的胜利。

       “时间压缩空间。”依上所述,何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辛教授解答为唯物辩证分析法和揭露事物发展规律,他巧妙的借用资本运作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两方面,结合中国当下热门的房价问题以及中美不同制度下经济差异问题,结合时空分析法,为青年朋友们做了生动、深刻的讲授。即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做好由空间经济向时间经济的转变,并把握好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之间的关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谈及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根本目标,那就是实现中国梦。早在我国西汉时期的《礼记·礼运》中,我们的祖先就描绘了小康社会和大同理想,在清末又涌现出了如梁启超的和平梦、百年奥运梦、百年飞船梦、百年世博梦等美好愿景。世代人们对未来中国都充满期望,而这些愿景最终凝聚成为了当代的中国梦,那么为什么要有中国梦?要有什么样的中国梦?怎么实现中国梦?这三个问题振聋发聩,对此,辛教授引经据典、对症下药,找准了“利益铁藩篱”、“制度天花板”、“社会流动堰塞湖”、“价值观毒雾霾”等问题的症结所在,祛伪存真,表明了中国梦是现实的,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成熟定型、体魄健康、强大有力的国家。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法中讲究借势而动,制定策略临机应变,治理国家同样如此,中国梦的实现同样需要实践指南。面对历史发展的机遇期,辛教授指出重点在于一是要践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决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党大还是法大”的政治陷阱、福利陷阱、塔西佗陷阱等5大陷阱。二是要遵循五大发展理念,避免“五个无”,实现“五个有”,即有工作、有声、有情、有根、有未来的增长。大胆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老子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辛教授通过短短两小时的讲座时间为大家全面、深入的剖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思想,相信每位听众都会有自己的领悟。而我认为,作为当代新青年的一员,我们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掌握全球视野和科学辩证思维,大胆创新,以治国理念来修身、齐家,从点点滴滴做起,去影响更多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