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2006,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历任助研、副教授、教授 2006年至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技术与工程哲学 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杂志副主编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兼秘书长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 中国社会学会工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副会长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工程史专业学会 理事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技政策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技基础设施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创新战略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一)主要著作
[1]《技术、工程与哲学》(编,国科大文丛),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企业创新网络:进化与治理》(创新研究文丛),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3]《知识、场域与创新》(科技哲学辑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技术创新与制度结构》(东北大学技术哲学博士文库),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 [5] 《加工生命:神奇的基因工程》(中青年科普文库),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2000(与刘耳、张勇合著)。 (二)主要论文 [1] 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研制状况及政策建议,《工程研究》,2016(4) [2] 人工制品现象学: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哲学研究》,2015(6) [3] 中美重大工程事故调查模式比较分析,《自然辩证法通讯》,2015(2) [4] 科研机构技术支撑人员:概念、角色与激励,《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10) [5] 复杂工程系统自组织问题研究综述,《工程研究》,2012(3) [6] 为了学术创新,该反思课题制了,《科学文化评论》,2011(4) [7] 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使用状态分析及政策含义,《工程研究》,2010(3) [8] 学术与商业之间:中美大学案例比较,《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3) [9] 企业创新网络的进化机制分析,《科学学研究》,2006(5) [10] 试论工程创新的一般性质,《科学中国人》,2006(5) [11] 在工程与哲学之间,《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7) [12] 技术哲学、技术实践与技术理性,《哲学研究》2004(11) [13] 关于大学科技园的一个网络分析,《科学学研究》2004(2) [14] 走向技术认识论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2) [15] 企业创新网络的进化与治理:一个文献综述,《科研管理》2001(5) [16] 科学、技术与经济间关系的制度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 [17] 论技术知识的难言性,《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1) [18] 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现状分析,《中国软科学》,2000(4) [19] 技术知识与创新组织,《自然辩证法通讯》,1998(1) [20] 制度、技术与创新,《自然辩证法通讯》,1996(6)
1,中国科学院课题:日本基础研究的治理机制分析及政策建议(主持)
2,中国科学院课题:中国大科学工程史研究(主持)
3,国家软科学课题:我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机制及对策研究(主持)
4,中国工程院课题:工程方法论研究(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