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管学院MPA教育中心 公管学院MPA教育中心

风险管理有道,和合治理致胜

讲座有感

  • MPA学生曾铎
  • 日期:2016-10-18
  • 10226

       10月15日晚,有幸聆听了彭宗超教授《中国社会的风险评估与和合治理》讲座,收获良多。彭教授从案例出发,深入浅出,详细分析了社会风险管理的知识体系及中国社会的风险评估现状及治理措施,专业精彩、深入之处无须赘述,自有大师风范所在。感触最深刻的是彭教授所讲的风险管理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一、道法术势俱全

       风险管理之“道”如驭风。“道”是事物变化的本质规律。谈到风险的概念,彭教授形象地比喻就像“风”一样,风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就从身边吹过就能感受到,影响就像台风与微风会有天壤之别,十分巧妙地点出了风险的客观性、相对性、可预测性和一定程度的可控性,这就是风险之“道”。我们只有认识了风是高气压流向低气压的空气流动这个风“道”,才有可能正确预报天气及利用风能;我们只有认识了公共事件中“风险”与客体的关联敏感度正相关这个规律,熟悉涉及老人与儿童、民族与宗教、环境邻避效应、公共安全等内容的事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才有可能正确地评估某项工程或公共政策的“风险”。

       风险管理之“法”在程序。“法”是循道而制定的规则体系和原理原则。彭教授指出,风险管理必须严格遵守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置、风险沟通等程序,之后如果未成功控制风险,即将进入应急管理(事前事中事后)甚至危机管理阶段。正是这些程序要求,促成了国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法》等专项法律,地方出台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一系列法规文件,对社会风险管理的程序做出详细规定。

       风险管理之“术”在治理。“术”是在规则体系指导下的具体操作方法。彭教授不仅指出“风险评估的关键在风险意识、领导重视、专业知识、制度保障、评估运用”,更针对近年来各地群体事件突发情况提出要遵循“及早评估、及早预警、及早控制、准确定性、干部敢于负责、统一协调、领导直接对话、重视社会心理干预”等应对措施体系,为风险管理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应对之“术”。

       风险管理之“势”在科研。“势”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演变趋势。在道、法的基础上,彭教授指出,近年来中国社会稳定风险值处于下降趋势,环境端风险值在上升,心态、行为和治理端风险值处于下降趋势,并对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普通群众和机关干部、低学历和高学历等群体的风险感知进行了比较分析。从全国范围的社会稳定风险感知指数指出,治理端和社会心态端的风险感知指数处于相对高值阶段,须继续加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二、和合致胜点津

       有了道法术势的条理,并不能自然地走向风险管理的成功,更需有机地将几者结合,彭教授提出“和合”治理之法来应对中国社会风险问题。他带领团队创建的社会生态诊断系统,根据对风险管理“道”的理解、“法”的推理、“术”的有效性和“势”的总体把控,从环境、心态、行为及治理能力四个方面,分析出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社会风险指数,真正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做到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的阴阳和合思想,将多项因素糅合统一,统筹系统地描绘了中国社会风险治理的基本框架,即“理念、利益、制度、技术、组织”的“五位和合”,提出了未来“人为本、全风险、全过程、全主体、全方位”的全面和合式风险与危机治理模式,真正做到了以道明向,以法以本,以术立策,以势立人。

三、知行合一的致良知

       术合于道,相得益彰;道术相离,各见其害。作为一个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并多次接待群体信访的工作者,经历过因价格政策疏于道而导致应对群体信访的术几近无效的情形,也看到过道法术和合而成功应对环境工程邻避效应的成功案例。今日再将此前所历一一归位到彭教授的和合治理体系,才知得失所在,成败有因。

       其实风险管理的大道,不仅适用于社会公共问题,其风险管控的流程和考虑因素对个人决策也同样适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愿每一个听过讲座的人,在生活和工作的大路上将风险管理知识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臻致良知。